冬遊武陵--外一章。




往武陵農場的路上最後一段是山路;這個時節道路兩旁的滿是高冷蔬菜的代表--高麗菜。



高麗菜適合生長的氣候在15至25度之間,日夜溫差大的氣候最適宜;具天然甘甜味。



正和老爺感嘆許多樹被砍倒才換來這些菜田和果園的存在,拐過一個大彎,一邊的菜田裡有四五個膚色黝黑的青年忙著挑菜裝車。



老爺把車停在路旁,就走進田裡和他們攀談起來。原本我還嚇一跳,以為老爺是要去給人家諄諄教誨,可是幾分鐘過去,有說有笑的。我便也抓著digicam,若無其事地慢慢ㄌㄨ過去。就這樣在這回冬遊武陵的途中,和這些泰雅猛男有了第一類的接觸,我們蹲在菜田裡和他們交談了半個多小時後,以往堅信的想法竟然也搖擺起來了。


據負責開車的阿尼奇的描述,這些同村(鄰近的南山村)的年輕人從早上七點開始收割、裝簍。



在早上攝氏五度左右的溫度裡工作,猛男上工前,一定要先來一些「啊~ 福氣啦」!



幾乎每幾片田便有一個人工蓄水池(接山泉水)以因應少雨的季候。



看到滿地割剩的高麗菜欉,竟有淡淡的失落感--
最美好的已經被取走,剩下來的老葉便任其腐爛、作為堆肥。



今年春天來時所拍攝的山谷裡的菜田。仔細看,原來高麗菜生長在碎石地上呢!



在山腰旁整地的阿伯。



長出幼苗的高麗菜田。



排排站的菜簍。猜猜看,一簍有多重?



還沒猜出來嗎?



一簍是50台斤(約30公斤),這些泰雅族的青年一次扛兩簍,60公斤。



就這樣來來回地穿梭在菜田與大卡車之間。



完全沒停歇呢。



哥哥們可是練過的!



塞得實實的。(看他背溝上的汗水,突然有一種「這才是正港猛男」的感覺。)



繩索可要拉緊,不能有閃失呢。(偷偷算:一面有5X5=25簍,一共有12排,所以有300簍。)



做最後確認。



阿尼奇要趕路把菜送到山下去了。(阿尼奇覺得我們手上的數位相機好神奇,居然可以現拍現看。)



高麗菜生長期約3到4個月,這一大車高麗菜共有300簍,每簍20顆左右、約30公斤,故有9,000公斤。阿尼奇說一簍可以賣350元,那這一車不就350x300簍=105,000元。這賣得的10萬,扣除耕種成本、裝箱費與運費,真不知道這些猛男們忙了一早上能拿多少的薪資。


過去抗拒購買高冷蔬果的原因就是知道這些入口的脆甜是砍了許多樹(所以整條台7甲永遠有修不完的坍方)、下了許多肥料(最後隨土壤流進蘭陽溪),犧牲了難以計數的天然資源才換來的。我既非研讀社會福利出身,身邊也沒有原住民朋友,對於政府給予原住民朋友的資源與協助並不清楚,然而他們的確是就業市場裡弱勢的一群(雖然交談過程中沒有聽到一句埋怨,反而是滿樂天知命的感覺)。我們能怎樣幫忙呢?如果吃高麗菜能幫忙這些泰雅猛男一點點,那我還要繼續拒買嗎?


隔天我們下山途經此處,再次遇上這些青年。他們一認出我們,馬上熱情招呼我們來一杯「福氣啦」。用力揮揮手,我們回頭大聲說:再見、再見啊!


(我心裡真希望下一次再來,可以看見他們的生活更加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