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賀中秋。

荷花酥-01.jpg

 

雖然漫長酷暑隨著節氣轉換,日夜溫差逐漸拉開,但面向南南東的廚房在上午時段仍舊艷陽高照,拉上窗簾依舊抵擋不了太陽的熱力四射,一直等到前兩天看到天氣預報早上只有二十七、八度,才趕緊開工做餅(氣溫高對於操作油酥類或塔派之類的烘焙品實在難度大增)。

荷花酥-02.jpg

 

回想過去十多年的秋節前夕,從蛋黃酥、鳳梨酥、綠豆椪、抹茶紅豆甘栗酥到棗花酥(菊花酥),每隔幾年就想自己摸索練習個新的糕餅,今年的練習目標就設定想了好多年的「荷花酥」。第一次嘗到荷花酥,是我大學時在飯店打工的西餐廳領班和我約了在善導寺附近的茶館「德也茶喫」裡。印象中古色古香裝潢,桌上的中式茶具與茶點,對年輕的我來說很新奇,尤其茶點的名稱如「驢打滾」、「豌豆黃」更是難以想像各自的風味,不過桌上一碟盛開花朵外型的酥餅倒是很吸睛,原來是剛從油鍋裡出來、還熱熱的「荷花酥」!又薄又脆的酥皮加上香甜內餡,實在可口,當時在心中就對它留下的好印象。

荷花酥-00.jpg

 

這些年嘗試做過「驢打滾」、「豌豆黃」(這兩款茶點的食譜都收錄在實體書《小家庭的餐桌日常》),感覺「荷花酥」也可以來練一練了。由於蛋黃酥已經練習過多次,即使完全無法和專業糕點師傅相比,但對於基本中式酥餅的製作方式不算陌生,只要按部就班把生餅胚做好,也就完成十之七八,剩下的就是外型的變化。

荷花酥-03.JPG.jpg

 

製作「荷花酥」的生餅胚,大致與蛋黃酥類似但沒有放鹹蛋黃,所以內餡的份量要多抓,但我個人沒有很喜歡一甜到底的紅豆餡,所以自己向來偏好帶點酸韻的棗泥口味糕餅(下圖左:上海老天祿的棗泥酥餅;圖右:廣式核桃棗泥月餅),這部分大家可按自己喜好變化。至於外層酥皮,會因為油炸而帶點淡淡的黃色,如果想加點顏色上去,可依取材方便選擇紫薯粉、紅肉李果醬(避開果粒以免破壞外皮)或紅色食用色素,小姑也給了好建議「蝶豆花」。

荷花酥-04.jpg

 

這次練習最大的挑戰自然是生餅胚入油鍋炸到出鍋這一段,第一批練習一口氣把五個生餅胚都畫好「米」字,但下刀太深,所以進入熱油後花瓣開始張牙舞爪(下圖這朵花枝招展完全收不住),花形難以控制,且棗泥餡容易受到油波影響而剝離,沉到鍋底燒焦且讓油色快速變深,影響後面的餅胚成色。資深的烘焙好友提醒我下次畫「米」字時,手輕一些,最好下到最接近內餡的那層油皮時就停刀,讓最後一層油皮薄薄覆蓋住內餡。大感謝,之後練習一定會記住。

荷花酥-05.jpg

 

最後要提醒的大家「荷花酥」是一款現炸現吃的糕點,儘管生餅胚可以先做起來冷凍保存,退冰後再進行後續畫花、油炸的程序;但剛出鍋的成品不僅最好看也最好吃,如果放到隔天再吃,雖然外型看起來沒有差但外層酥口的感覺會跑掉,滿可惜的(這次特地留一顆放到隔天再吃的感想)。

荷花酥-06.jpg

 

材料(12個)(照片裡的操作是雙倍,即24個)

 

油皮材料(28g/p)

低筋麵粉100g、中筋麵粉75g、無水奶油70g、糖粉15g、溫水80g

 

油酥材料(14g/p)

低筋麵粉120g、無水奶油50g、紅肉李果醬1大匙約15g(見「美味一點訣」第1點)

 

內餡材料(30g/p)

棗泥餡或紅豆沙餡或其他喜愛的餡料360g

荷花酥-07.JPG

 

開始之前,建議大家先移駕看這篇「棗泥蛋黃酥」,從製作「油皮」、「油酥」、「組合油皮&油酥=餅的外皮」到「外皮包住內餡」完成生餅胚,圖文更詳盡:

https://victoriatpe.pixnet.net/blog/post/155899931

 

油皮做法

1. 將糖粉放大鍋子,加溫水融化。

2. 將兩種麵粉篩入大鍋。

荷花酥-08.jpg

 

3. 放奶油,揉勻,覆上塑膠袋或保鮮膜防止水分散失,導致皮變硬。

荷花酥-09.JPG

 

4. 醒麵糰的時間約半小時,期間每隔10分鐘,取出麵糰揉幾下,至麵糰表面光滑。

荷花酥-10.JPG

 

(利用醒麵的時間,做油酥與內餡)

油酥:麵粉篩在工作檯上,挖洞放奶油與紅肉李醬。刮刀將麵粉往中間拌合,放入塑膠袋靜置。

內餡:將棗泥餡等分為12份,搓圓。

荷花酥-11.jpg

 

組合油皮與油酥

1. 取出醒好的油皮麵糰,揉成長條,再以刮刀等分為12份,約略搓圓。

2. 取出油酥,揉成長條,以刮刀等分為12份,約略搓圓。

荷花酥-12.JPG

 

3. 用掌心稍微按壓油皮,中間放入油酥,收口並滾圓。

荷花酥-13.jpg

 

4. 接口朝上放桌面,掌心輕輕壓扁餅皮。桿長、捲起(螺旋紋的兩端是水平方向),接口朝上,換方向(螺旋紋的兩端垂直放)再擀開一次,捲起,接口朝上。重覆此動作到完成12份外皮。

荷花酥-14.jpg

 

組合內餡與外皮

荷花酥-15.JPG

 

1. 掌心輕壓外皮,使成圓方形再擀開。
2. 外皮放掌心,中央放入內餡,另一手的虎口將外皮往上往內收口。

荷花酥-16.jpg

 

3. 整成圓形,收口朝下,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重覆此動作到完成12份生餅坯。

荷花酥-17.jpg

 

4. 可直接進入油炸程序或隔開冷凍保存(見「美味一點訣」第2點),食用前退冰,再進行油炸步驟。(餅坯頂端稍微壓扁,不要尖頭)

荷花酥-18.jpg

 

油炸

荷花酥-19.JPG

 

1. 以「米」字劃開生餅坯頂端,下刀的深度到內餡表面即止。

荷花酥-20.jpg

 

2. 使用淡色無味的植物油,燒熱到130℃左右,小心放入生餅坯,保持小火炸到花瓣打開且餅坯浮起來即可,油炸過程切忌翻攪,花瓣容易破損或變形。(見「美味一點訣」第3點)

荷花酥-21.jpg

 

3. 放廚房紙巾上吸去多餘的油再放晾架上散熱,最後裝盤,搭配茶飲享用。

荷花酥-22.JPG

 

美味一點訣

1. 製作油酥時可依喜好與取材方便為外皮改變色彩,例如各種有顏色的抹茶粉、紫薯粉﹑乾燥水果粉或果醬(避開果粒)或食用色素等。 
2. 生餅坯可一次多做些,用烘焙紙隔開後冷凍保存。食用前取出適量的生餅坯確實退冰,再畫花、油炸。

荷花酥-23.JPG

 

3. 若使用較小鍋較少的油來進行油炸,則生餅坯需分次下鍋,避免互相沾黏也減少油溫一下降低太多,最後必須拉長油炸時間。

荷花酥-24.jpg

 

熟悉「油皮」、「油酥」、「組合油皮&油酥=餅的外皮」到「外皮包住內餡」、「完成生餅胚」的製作方式,基本款的中式酥餅就算學會,之後的變化就能隨心所欲。

荷花酥-2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維多利亞 的頭像
    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的廚房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