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飽。
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昨晚吹了一夜的風,早上起來也是很涼爽,風扇都不能開了(會冷)。
氣溫一降就想燉東西,想起上週去好市多買了牛腩(約兩公斤,分兩個真空包為一份),拆一包來分做咖哩和羅宋湯(正好阿母給了半顆高麗菜)!
說到咖哩,大部分的家庭都會做吧,早年用咖哩粉,後來有各種牌子的日式咖哩塊可選擇,講究的還能做印度風咖哩、泰國味咖哩,煮好一鍋至少吃兩三頓,實在很省事。
到日本旅遊時,我超愛逛他們的超市,買一些台灣沒有進口的咖哩塊,回家自己煮或送朋友都很實惠。之前買過比較特殊的咖哩塊有包餡心的,也有附高湯包的,種類很多。
記得有次還特意拉魚小姑一起去京都大學吃有名的「總長咖哩」(総長カレー,即第24任校長尾池和夫研發的「校長咖哩」),後來還帶調理包回來送人呢。
如果沒有飲食限制,和雞肉或海鮮比起來,我更推薦使用牛腩來燒咖哩,因為整體味道有厚度,香氣也更足。不過牛腩富含脂肪,適口度與美味度雖然無敵,但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脂肪,因此這幾年我燒牛腩時一定先用滾水燙煮,再入鍋煸出油來炒料(就不用另外放油了),燒透了也不馬上吃,放涼(甚至冷藏)使浮於湯面的脂肪凝固成片,就能輕鬆取出(這步驟叫「撇油」),這樣才放心開動。
另外,除了標配胡蘿蔔與洋芋,如果不想花時間另外處理青菜,打算直接把蔬菜煮進咖哩鍋,記得務必選擇水分少的蔬菜例如秋葵、皇帝豆、四季豆或茄子(照片裡的茄子先炸過以定色,若不在乎顏色,直接入鍋煮即可),才不影響咖哩醬汁最後的濃稠度。
至於常附在日式咖哩旁的爽口漬物,日本人喜歡放糖醋醃漬的蕎頭(らっきよう,亦稱良京或蕗蕎),我則喜歡放自己用洛神花汁醃漬的嫩薑片(做法按此),酸爽脆口、解膩又開胃。
不過就如同之前提到的,我現在傾向先處理牛肉,切塊後用滾水去除表面油脂,再煸炒逼出牛油,接著才放洋蔥下去炒軟,放水加蓋將肉燒到七分軟(依照牛肉塊大小需要時間可能40~60分鐘不等),再放洋芋燒20分鐘,然後放胡蘿蔔與咖哩塊燒15分鐘,接著放蔬菜與芹菜燒5分鐘,對了,若家裡剛好有黑巧克力(塊或醬都可)或堅果醬,我會放一點進去,提升醬汁的醇厚感。最後,我們家燒咖哩習慣放芹菜提香,這是延續做羅宋湯的習慣而來的,沒有非要不可。總之日式咖哩做法超簡單,大家一定也有很多自家手法,大致做法請參考這篇:https://victoriatpe.pixnet.net/blog/post/360618119
等天再冷一些,就來分享融合泰國和印度特色的「瑪莎曼咖哩」,這裡先將部落格裡曾分享過的咖哩料理整理如下:
咖哩牛肉炒麵
https://victoriatpe.pixnet.net/blog/post/267520937
咖哩蝦仁炒飯
https://victoriatpe.pixnet.net/blog/post/155901554
泰式紅咖哩牛
https://victoriatpe.pixnet.net/blog/post/155902175
咖哩烤雞翅(蘸優格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