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效果快XD?)
「冬至」剛過,接著還要迎接「小寒」、「大寒」,才能迎來「立春」。雖然偶有冷高壓過境,萬里無雲乾燥宜人的好天氣,但更多時候台北盆地總是陰雨連綿,令人不快。
雨天裡撐著傘才踏進菜場,明顯感受到攤販們望雨興嘆的抑鬱,不適合慢慢逛的天氣,原本只想趕緊穿越大大小小遮陽(雨)棚、傘具等重重障礙,把掐在手裡的待買食材清單一一完成,便要打道回府不逗留。
但經過販售柿餅的阿婆小攤,猛然想起十一月中去銅鑼看杭菊花海時,回程去了趟新埔的「金漢柿餅」,重訪日曬柿餅的盛況,當場買了熬雞湯的柿餅,還放在冷凍庫呢。那麼擇日不如撞日,立馬轉回雞肉攤,請老闆娘幫我剁半隻雞包起來。
返家後,燒開半鍋水,下雞塊汆煮至外表皮肉變白、血水等雜質凝固浮起,整鍋挪到水槽,用流動的水清洗雞塊,特別是骨頭被剁開的剖面,洗乾淨了熬湯才不會有雜味。從冷凍庫拿出來的深褐色
柿餅還很硬,放室溫回軟後用廚剪在柿餅邊緣剪出幾道口子,至於餅子上的點點白粉可不是霉,它叫「柿霜」,是柿子糖分經過日曬後形成的結晶,是柿餅的精華,一般認為有止咳潤肺顧氣管的效果,因而用來與雞同燉為湯,成為「燉補界」的基本款。
處理好的雞塊、柿餅與其他配料一同放進夠深的砂鍋裡,注水漫過,先以中大火燒滾,再改小火慢燉,到雞肉適口的程度,上桌前以少許鹽花調味便成,非常簡單;不愛被瓦斯爐綁住(顧火),蓋用電鍋蒸煮也行,外鍋放一杯半到兩杯的水。
經過燉煮,柿餅的精華盡釋湯中,淺褐色的雞湯喝起來香甜順口,好想叫它「兒童版雞湯」喔哈哈!不過啊,鞠躬盡瘁的柿餅已經沒甚麼滋味,比較少人會吃它(當然,想吃掉也沒有問題,但吃起來真的……嗯,很「雞肋」)。
材料
半隻雞剁塊約1kg
燉湯用的柿餅3個
薑3片
黃耆3~5片
紅棗數個(大小可以差很多,無法單用數量估計)
枸杞1大匙
調味料
鹽巴適量(依湯水多寡而調整)
步驟
1. 用廚剪在柿餅四周剪出幾個口,黃耆、紅棗與枸杞清洗後備用。
2. 汆煮雞塊後清洗去雞塊上的雜質。
3. 砂鍋裡放處理好的雞塊、柿餅、黃耆與紅棗,注水漫過,中大火燒開後,改文火慢燉到雞肉夠軟。
4. 熄火前十分鐘放入枸杞並用少許鹽巴調味。
美味一點訣
- 不想顧火也可改用電鍋蒸煮,外鍋放1.5~2杯水。
- 枸杞久煮會「肚破腸流」賣相差,所以湯大致煲好了才放進去,燜滾幾分鐘就好。
曬柿餅的盛況幾年前有較詳細的圖文紀錄,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