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愛吃的小甜粽。



端午還沒到,但應該已經有不少網友和我一樣已經開始吃粽子了。


以前在娘家,從來都是吃維媽媽包的、融合了南北特色的台式鹹粽(北部粽:米炒香包料後再用蒸的;南部粽:白米包料後直接水煮;我家:米炒香包料,水煮),至於甜粽,不做他想,一定是買串現成的鹼粽(粳粽)充數。雖然吃沾了砂糖的粳粽,冰冰QQ的很解暑,但我一直不喜歡那股嗆鼻的鹼味,曾問媽媽可不可以不要買,但媽媽說拜拜會用到,至少要買一串。(為什麼啊?!)


這是第一次做粳粽,起心動念的原因不是被雷打到突然轉性愛上粳粽,而是我想試試做出低鹼味的粳粽,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不試永遠沒有答案。


一般說來,傳統粳粽不包餡料,吃的時候蘸點糖粉或蜂蜜就算完,不過我要這樣搞,肯定會被魚桑打槍--


邊吃邊問我:吃粳粽的重點在哪?


因此決定包點他喜歡的紅豆沙來加分,豆沙餡在烘焙材料行很容易就可以買到,通常分幾種:混沙拉油(素)、混奶油(西式點心)、混豬油(中式點心)以及混合部分棗泥的鴛鴦版。但是我想用自己做的蜜紅豆當餡,無油低糖少負擔。


有了餡料還不夠,粳粽裡的鹼是重點,家附近傳統市場周邊的雜貨店找鹼粉,老闆說沒鹼粉有鹼油,比鹼粉方便,看在小小一瓶的份上,就買來試試囉。



20~25顆迷你粳粽材料
粽葉片30片、草繩或棉繩25條、圓糯米500g、蜜紅豆泥350g左右、鹼油20c.c.。
說明一:基本上一個粽子一片就夠,但買來的乾粽葉難免有破損,多準備一些比較好,用剩的粽葉拿來做粉蒸肉,一點也不浪費。
說明二:粳油無色,像水不像油。按照粳油包裝上的建議用量,應該要用到22c.c.的粳油,我先減一成,用20c.c.來試試。


準備工作:
1. 備餡,蜜紅豆作法請按此參考,這次蜜紅豆時特別把紅豆壓成半泥狀,也多加了一成的二砂。



2. 處理糯米:圓糯米淘洗三五次之後以兩倍清水浸泡3小時,瀝乾,加入鹼油拌勻。此時白米會變成淡淡的黃色,而且有點黏黏的。



3. 清洗粽葉、草繩:剪去粽葉的蒂頭,連同草繩以滾水煮沸至軟化。



以軟布輕輕刷洗粽葉,瀝乾。(動作要輕,別把好好的粽葉刷破啦~)



備料完成,準備包粽子囉。



(如果像我一樣只包20來顆,此時可先在爐子上燒上一大鍋水,約鍋深七分滿。)


1. 取一片粽葉,如果在中心點附近有破洞,可留著蒸肉用或再取一葉襯底,這樣煮的時候就不會漏餡囉。如果想包大顆粳粽,那麼就請直接用兩片粽葉



2. 折出漏斗狀。(後面的葉子應該比前面的葉子略長)



3. 舀一匙糯米鋪底,不要刻意去壓米,讓它鬆鬆的。



4. 放蜜紅豆泥,不要壓實,以免造成米粒嵌入豆泥,煮不熟。



5. 再放半大匙的糯米覆上,重點還是一樣:不要去壓米。



6. 覆上粽葉,記得不要包緊,務必留空間讓糯米長大。粳粽需要的空間比其他粽子大很多喔。



7. 將多餘粽葉向下折。



8. 繩子捆好,鬆鬆的不會掉就好,可別死命綁喔。



9. 重複上述動作直到包完所有粽子,放入煮沸的水,水面要能漫過粽子。上鍋蓋,以中大火先煮滾。同時請另外燒上一小鍋水,以便隨時加到粽鍋裡補充水分。對了:記得放粽子之前先加一大匙沙拉油到沸水裡,這樣粽子煮好了才容易剝離粽葉,不會全黏在粽葉上喔。



10. 設定定時器,先煮兩小時,拆開一枚試吃,看看是否需要延長時間。煮好了取出粽串瀝水,放涼後收冰箱冷藏。
(以這次包的迷你尺寸來說,兩個小時足夠了,如果包的比較大,可能要加半小時。)



剛煮好的粳粽鹼味較濃,害我以為失敗了,結果放涼後收冰箱冷藏一天再吃,發現鹼味退去許多(大喜)!
(因為包了紅豆泥的緣故,水煮過程中紅豆的顏色將粳粽上了琥珀色。雖然有幾粒米還有形狀,但吃來不夾生,應該也有糊化,只是還不夠,難道是因為我減了一成鹼油的關係?或者下次拌鹼油後多放一點時間再來包?)



連魚桑都說這鹼味已經比他吃過的市售鹼粽來得低很多嚕,不過我還想再試一次,看看能不能再把鹼油的用量降低。



延伸閱讀
維媽媽的台式粽子與包粽子步驟圖解

紫米豆沙粽
豆沙粽與棗泥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