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離開三年多以後,我們終於又開始包粽子。
往年因為維爸爸堅持要自己包粽子才算過節,所以我們家每年端午都要包上百來顆粽子。總是在端午節前幾天,維媽媽守在悶熱的廚房裡滷肉、備料,我則是幫忙刷洗粽葉,而切蛋這種需要細心的工作就靠維爸爸了。就這樣我從清洗粽葉開始,每年多學一點,到後來高二那年終於學會了包粽子的步驟,此後每到端午前我總是期待著包粽子的日子快點到來,而且雖然一年才包一次,但手法卻像是已經寫進記憶深處般,總是包個兩三個,手感一下子全回來了。一直到05年,儘管那時爸爸已經生病了,依舊堅持著他的堅持--端午一定要包粽子。還記得那天好熱啊,媽和我只好把備料搬到餐廳,開著冷氣來包。當時爸爸也和往年一樣,象徵性地包了一個巨無霸粽子,剩下的就交給媽媽和我。爸爸走後這幾年的端午,我們誰也不再提包粽子的事,一方面不想媽累,一方面也不想媽回憶起過往傷心。直到一個月前,媽自動提議說想包粽子,少少的幾串就好。我看見媽眼神裡的平靜,才點頭附和。
成品62顆的材料:長糯米6斤(洗淨後冷水浸泡4小時)、梅花肉3斤(切塊)、紅蔥酥(帶油)、蝦米、香菇(乾香菇泡水發開)、滷蛋、乾竹葉130片左右、棉線62條。
(註:因媽媽在我去南橫爬山的時候把備料準備好了,所以確切的量無法一一估計。)
準備工作:以紅蔥酥油爆香蝦米,加入梅花肉塊炒香,才放入香菇片(香菇若很大片,可事先切小一點)拌炒,下調味料(五香粉、醬油膏、白胡椒粉與糖)炒勻,放水漫過肉塊,中小火悶煮到肉塊變軟,此時湯汁變濃稠。
分別瀝出香菇片與肉塊;炒鍋裡剩餘的湯汁勿倒。
加入泡過的糯米到湯汁裡,以中火拌炒到湯汁收乾備用。
買回來的乾燥竹葉上會有一些蜘蛛絲或雜塵,務必浸泡讓葉片變軟(也比較好包),再刷洗乾淨。對了,記得剪去蒂頭的部份喔。
因為維爸爸的堅持,家裡一直是以鴨蛋而非雞蛋來滷。
菜刀切蛋會支離破碎,這時候就要請出秘密武器:縫衣服的棉線。線的另一頭以嘴巴咬著固定,然後一手抓滷蛋,一手把線往下拉。
就能切出蛋黃完整的滷蛋切面囉。
怕膽固醇太高,家裡的滷蛋從來只放1/4顆。
配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吧。首先取兩張粽葉(若有大小之分,大張的在下,小張的在上),注意:上下兩張葉端圓的部份朝外放。
雙手如下圖握著粽葉,綠點的地方大概是粽葉長度左三右二的位置,也是將粽葉摺疊時的落點。
將右二長度的粽葉折向左三,原來綠色的小點就是粽子的尖點之一,同時折出了杯狀的容器。
填入炒過的糯米。
擱料。炒料裡通常會有多的湯汁,我們習慣要淋上一點。
再填上糯米。
注意手勢:原來扣住杯子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不鬆開,右手的手掌將長長的粽葉往杯口覆蓋。
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依舊抓緊粽身,掐出粽子的腰線;右手的手掌還是覆在粽葉外層不離開。
右手的大拇指、無名指和小指將兩邊多出來的粽葉折向粽身。
A線是折邊;B就是把粽葉往下折(大拇指方向)。
折下來的粽葉實實地壓在大姆指下。
上棉線固定。
繞兩圈再打結。
市售的棉線約20條為一串。
大鍋裡放水煮開,放下粽子。
依維媽媽多年的經驗,蓋上鍋蓋,保持大火悶煮40分鐘。如果粽子很多,要分幾次才煮得完,另外要燒一些水,適時加入滾水到大鍋裡。
媽媽和我包粽子的時候,帥弟也沒閑著,一邊揉麵糰做蔓越莓口味的司康餅。
粽子還沒煮好,司康餅已經熱呼呼地出爐了,外酥內軟的,好吃好吃。
不過帥弟啊,這蔓越莓也加太多了吧^_^||
粽子煮好後要吊起來晾乾才能收冰箱。
剝一顆來吃吧,這就是維爸爸和我最喜歡的維媽媽牌肉粽,不繁複的簡單滋味。
淋一些維爸爸最愛的瑞春辣椒醬。
令人懷念的味道剎時間就回來了。
感謝大家以實際行動支持小廚房~
- May 28 Thu 2009 09:28
包粽子步驟圖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