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剛從研究所畢業還沒找到工作的暑假,有緣在網路上看到了東華大學研究生徵求臨時工,協助調查福山植物園內桑科植物種子傳播媒介,為時三天。作為一個長期生態的研究地點,號稱台灣亞馬遜的福山吸引了從事水文、地質、植物、魚類、哺乳動物及昆蟲的研究團隊。得知臨時工住宿地點就在園內的大木屋,哇!這可是行政高官、立法委員(助理及家屬)還有研究人員才有的特殊待遇(一般申請進入的遊客只能在早上九點後入園,下午四點前離開園區,然而除了蝴蝶、部分鳥類、昆蟲還有猴仔外,許多動物活動的高峰卻是在清晨或黃昏至入夜後九、十點以前)。由於耳聞園內生態豐富已久,加上對於Discovery Channel上所看到的野外調查人員的生活方式十分好奇,儘管沒有酬勞,還是二話不說帶了調查所需的望遠鏡等細軟就上路。

至今仍清楚記得,三天裡坐在小折疊椅上舉著望遠鏡,觀察不同棵樣本樹各時段共來了幾種/隻動物(如赤腹松鼠、紅嘴黑鵯等),又分別吞了幾顆種子。除了一次被樹頂通過的猴群嚇到外,調查工作時常是單調的。我甚至覺得,這種田野調查如果研究定位不清或研究方法有錯/不精確,沒有後繼者持續累積有意義的資料,很可能成為勞命傷財,Garbage in & out的研究生暑期作業。

不過,園區的生態豐富性還是令人難忘,不但清晨上工或傍晚收工時可近距離觀察林緣草地上十餘隻大膽覓食的大小山羌,晚餐後可以手電筒搜尋樹上大赤鼯鼠晶亮的一對對眼珠子,還可清楚觀察到水池中小鷿鷉的築巢、孵卵與護衛領域等行為.....,許多令人感動的記憶,就這樣一直停留在我的生命裡。



選在非假日的星期一,與家人舊地重遊植物園,雪山隧道當然如意料中的順暢,宜蘭交流道下來後,進入宜蘭市區再轉員山,走台九甲公路先到雙連埤後即抵達園區。其實園區與台北的直線距離並不算遠,從北縣烏來鄉過內洞進福山村,走著名的哈盆越嶺古道約六七個小時即可連結園區,但為了保留生物種源基因庫,始終沒有公路貫穿同屬雪山山脈尾棱的兩地。




儘管如此,由於氣候類似,園區的生態與福山、哈盆甚至號稱全台負離子濃度最高的內洞森林遊樂區仍有許多類似之處,根據資料,福山地區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雨量可達3,200公厘,如此潮濕的環境自然造就了發展完整的低海拔闊葉林與園區內隨"樹"可見的附生植物。


這趟行程雖然受限於時間,只看到了一隻山羌,但與上一次拜訪相較,許多人工種植的標本植物都變的更為高大,且整體環境仍維持一定水準,奇怪的是許多小溪居然都呈現近乎乾涸情況,不知道是否與今年颱風較少有關。


總結來說,如能有熟稔動植物生態的解說員帶領,加上敏銳的觀察力,遊客應該更能感受園區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希望來日再訪福山植物園,
能實現七年前的夢想,以研究人員身分長住於這片山林中。





園區入口處迎賓水生植物池,池邊有多種濕地植物,池中亦有豐富的水草。



乍看之下頗像莫內的名畫,只是蓮花換成了台灣特有的萍蓬草。



水生植物池旁的步道,方便遊客近距離觀察動植物生態。



台灣萍蓬草(特有種)。



台灣馬口魚(特有種)。



露出水面的小鷿鷉。



小鷿鷉與??龜同享日光浴。



倒地蜈蚣。



拔地而生的金花石蒜。



林間覓食的山羌。



新鮮的山羌排遺。



禾本植物區疑似山豬翻拱過的草地。



野生愛玉果實。



大花咸豐草(鬼針)花朵上採蜜的蜜蜂。



林蝗。



常見的豆娘:短腹幽蟌(雄性成蟲)。



灰黑蜻蜓。



樹幹上東張西望的大螳螂(若蟲)。



姑婆芋葉片上吸鳥糞的竹紅弄蝶。



木質扶手上快快爬的不知名蛾類幼蟲。



人面蜘蛛大戰??勾蜓。



飛行快速、喜歡訪花或群聚溪邊吸水的青帶鳳蝶。




福山植物園官網:
http://fushan.tfri.gov.tw/a0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