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摸,不收錢,還讓您大發利市、財源滾滾。



華爾街位於下曼哈頓,遊客到此一遊時通常會加上遊愛麗絲島(搭船看自由女神)變成套裝行程。我對花那麼久的時間(每一段接駁都要排隊)看自由女神的興趣不大,所以去紐約那麼多次,一直沒到過這一區。魚桑則是對華爾街很排斥,說還不如坐在公園裡發呆,所以一拖再拖,真的拖到上飛機的當天下午才勉強答應我隨便走走好了(是有這麼不情願嗎)。


來到世界金融中心的這一天,剛下過一陣雨、天陰陰的,交易時間早已結束,街道上行人寥寥,和印象中財經新聞裡記者一邊播報金融行情,一邊帶入的摩肩擦踵畫面有滿大落差。



這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簡稱NYSE),啟用於1903年。常看財經新聞的朋友一定對裡頭交易場擠滿交易員,一邊盯著終端機跳動的行情,不停比手勢的樣子有印象。想要親臨現場感受,過去的確可以進去看喔(公眾觀看室),但911之後為了安全理由,已經不開放給一般民眾入場,甚至建築周邊架設黑色柵欄,入口處站了警衛。現在要進去參觀,除非是學校相關科系的學生或是份量夠重的投資人。但觀光客能透過參加類似"THE WALL STREET EXPERIENCE"的導覽團,在金融區裡走走逛逛,認識在設置於此的重量級金融機構、聽聽這裡發生過的歷史(每人費用依導覽內容而異,約20~50美金)。



不過比起冷冷的建築物,發出微光的路燈更吸引我的目光。原來燈罩是銀行燈的變形,很有趣。綠色罩子的銀行燈造型很簡單很古典,我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裡逛過的幾個閱覽室都是使用銀行燈來當桌燈。



和證券交易呈直角所相鄰的是聯邦國家紀念堂(Federal Hall),參觀時間只到下午五點,所以......入場費又省了。階梯上的雕像可不是砍了櫻桃樹的的喬治˙華盛頓先生?原來紐約曾為美國首都,1789年華盛頓正是在此宣誓就職,1834~1842年間則為海關大樓,現在最主要的功能是展覽與美國憲法相關的文物。



繼續沿著Wall st.走過New st.,眼前正是三一教會。據說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那部電影裡的寶藏就是藏在這座教會下,果然紐約處處是片廠啊,相信電影迷來到紐約一定是流連忘返、驚喜連連。



教會旁邊有塊小墓地,第一次看到的朋友或許會有點驚訝,不過老外的教會幾乎都是這樣,一定會有些老墓碑。



看完金融區最重要的三棟建築,繼續往南走,為的就是華爾街的地標--金牛。大家常常聽到牛市(Bull Market),意指希望金融行情能像牛角向上一樣,往前衝衝衝。



不要說只有台灣人愛錢,老外還不是跑來湊熱鬧^_^~



這位對岸來的媽媽(說中文的口音判定)背著兒子要拍照。



無奈這小祖宗牛性得很,不依不依、一整個不依,又扭又叫,後來還衝到車道上,把他爹娘嚇個半死。當場把金牛的丰采搶光,大家的目光都在這家人身上了。



等這孩子牛完,我們隨意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上飛機前,還是先把肚子填飽比較實在。
說明:紐約遊記還有很多篇沒寫,但其他篇的照片數量龐大有待整理,慢慢再和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維多利亞 的頭像
    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的廚房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