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備「香香油」,正餐宵夜都不怕。
一日三餐無法餐餐講究,尤其只有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常常炒飯一碟或拌麵一碗,搭著前晚剩餘的葷菜便打發了。說到乾拌麵,大家應該都滿常吃的吧,或許是巷口小麵攤,也可能是家裡常常做的消夜,多是怎樣的做法(調味)呢?我小時候家裡的拌乾麵多用阿母自己炸的油蔥酥加上醬油膏、白胡椒粉來拌,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簡單的組合竟讓人有種吃一輩子也不會膩的感覺。
近幾年乾拌麵大紅,名廚、明星與網紅紛紛加入代言行列,雖說百家爭鳴,但口味主要以麻辣、麻醬與蔥油為大宗。有些不解的是這些產品價格訂的很多都比外頭小麵館的價錢還高,偶爾超市特價,嘗鮮還可以,真要當日常餐點,一碗乾拌麵自己煮還要50~70元,實在吃不出小確幸的感覺啊!想想若自己能調配醬料的話,應該能省下不少錢。麻辣口味我家比較少吃,通常是把麻辣火鍋醬料包剩的麻辣醬裝瓶冷藏,炒菜或拌麵時加一點就很有感覺了。而麻醬的調法前幾年介紹過了(按此看),所以今天來分享蔥油醬吧,那麼就從「煉蔥油」開始囉。
煉蔥油很簡單,有時買了一大把蔥來不及用,就可以拿來煉油。蔥仔細洗淨(根部味濃,建議留用),確實晾乾水份避免稍後入油鍋會爆,以5~10公分為長度切段,蔥白蔥綠分開(下鍋時間不同)。油的部分選一般沙拉油即可,傳統做法會用豬油,依照自家喜好來選擇單一油種或沙拉油與豬油各半皆可,至於有特殊香氣的油品如芝麻油、花生油或橄欖油,容易蓋掉蔥香,就不建議使用了。
準備一些薑片與紅蔥頭,連同蔥白放入鍋中,倒油之後以小火慢炸,逼出蔥段裡的水份,不需要加鍋蓋,水份才能順利發散。大約十來分鐘蔥白就會變軟,且所有辛香料都會轉黃褐色,先撈出來再放蔥綠,一樣保持小火,大約五六分鐘就能聞到濃濃蔥香,就準備熄火。對了,蔥段炸透較香酥,但若炸過頭,不但變黑且會變苦,因此要特別注意熄火的時機,寧願提早一點點時間撈起蔥段(綠色即將完全消失之前)。蔥油煉好放涼後可再放一些之前挑起來的蔥段放進去(如果不小心炸黑就不用放了,會苦),裝入可密封的玻璃罐再冷藏保存,一個月沒問題。另外,我每次煉蔥油都會有點小變化,即在煉蔥油前檢視一下廚房裡現成的辛香料,看看有沒有甚麼需要消耗的,就來個靈機一動的小嘗試,例如最近一次煉蔥油,剛好手邊有很棒的朝天椒乾(尾韻夠辣),就順手放一些,於是煉得辣版蔥油。
青蔥不耐放而且有時很貴,為了不浪費,我習慣留下一周的用量,其餘的洗淨晾乾,看是要煉蔥油,或者切蔥花放冷凍(裝密封袋,攤平冷凍,使用時掰取需要的用量)。蔥油用來炒菜炒燒肉飯拌麵拌飯都萬搭,家裡的青蔥別再塞冰箱白白放到爛,花一些工夫煉蔥油,很值。
材料
青蔥300~400g
薑3~5片(中薑或老薑為佳,嫩薑味淡)
紅蔥頭50g
沙拉油或豬油1.5~2杯左右,約400~500c.c.
步驟
1. 蔥仔細洗淨(根部味濃,建議留用),確實晾乾水份避免稍後入油鍋會爆,以5~10公分為長度切段,蔥白蔥綠分開,紅蔥頭剝皮洗淨(細沙), 切碎與否都可,看個人喜好(切碎則紅蔥頭的味道較濃),刷淨薑外皮,切片。
2. 把處理好的材料攤開,放陽光底下略略曬乾風乾。
3. 薑片、紅蔥頭與蔥白段放入鍋中,倒油之後以小火慢炸,逼出蔥段裡的水份,不需要加鍋蓋,水份才能順利發散。蔥白轉黃之後,如有準備辣椒乾這時候放入,大約十來分鐘蔥白就會變軟,且轉黃褐色,先撈出來(見「美味一點訣」,第1點)。
4. 接著放蔥綠,一樣保持小火,大約五六分鐘就能聞到濃濃蔥香,準備隨時熄火。雖說蔥段炸透較香酥,但若炸過頭,就會變黑變苦,因此寧願提早一點點時間撈起蔥段(綠色即將完全消失之前)。
5. 蔥油煉好放涼後可再放一些之前挑起來的蔥段放進去(如果不小心炸黑就不用放了,會苦),裝入可密封的玻璃罐再冷藏保存,一個月沒問題。
美味一點訣
1. 煉油中撈除的薑片、紅蔥頭與蔥段,可用來炒菜,如果暫時用不上,放涼後包好冷凍保存,之後拿來燒肉或做滷味也可以,丟掉很可惜的。
2. 蔥油裝瓶後,煉蔥油的鍋子多少還會剩一點鍋底油,通常我就直接做「蔥油拌麵」啦!拌麵除了香噴噴的蔥油,還需要甜醬油,講究版的甜醬油會放幾種乾燥香料一起熬,熬製好的甜醬油和蔥油一樣,放涼裝瓶冷藏即可。或者取巧只用醬油加糖燒滾,收掉一些水份後使用。甚至單用市售品,即取醬油與印尼ABC甜醬油(醬油與棕櫚糖製成,顏色深)來調味也滿方便的。
[蔥油拌麵]
我家的蔥油拌麵調料很簡單,除了蔥油與醬油,如有做好的甜醬油就拿來用,若沒有就改用醬油膏,但這樣麵條的顏色會偏淺,因此我會偷放印尼ABC甜醬油去增加麵條的醬色。另外,醬油膏的部分我也常用「瑞春辣椒醬」代替,雖然名字叫辣椒醬,但其實就是辣味醬油膏,甜鹹辣三合一的口味很討喜,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愛醬」(上圖右下角)。
蔥油拌麵(1人份):細陽春麵100g、蔥油1大匙、醬油與辣油膏加起來1大匙(喜歡鹹味明顯的就醬油多、醬油膏少;甜口慣的就倒過來)、ABC甜醬油1小匙。
煮麵條的水要夠,水太少的話,煮出來的麵條黏黏糊糊像勾芡,而且也吸收不了醬料。另外,雖說麵條種類沒甚麼硬性規定,但做蔥油拌麵時誠心建議用細的陽春麵條,搭配起來秀氣精緻外,主要是麵條細較能嚐出蔥油醬的風味,用太粗太寬的麵條來做蔥油拌麵容易有「白麵一碗」、過於寡淡的空虛感。
煉蔥油的鍋底最後剩的一點油,做蔥油拌麵最直覺,不過有時我也會做蔥油拌菜飯,尤其剛好手邊有塔菇菜或青江菜,洗淨切碎直接放蔥油鍋裡拌炒到軟(最好放點蒜泥),再加入剛炊好的白飯,撒點鹽巴,趁熱拌勻,好好吃啊!
煉一瓶萬用蔥油冷藏著,就像暗藏了秘密武器一樣,好安心。
啊,下次來介紹我家的辣椒醬(食譜)吧,只要加一點點就很夠味,非常香辣,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