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大道上,鬧中取靜。
十多年前,自助旅行的書籍並不多,網路資訊也並不發達,所以上工前我總是帶著DK出版的旅行圖鑑。不過DK系列的導覽書實在有點重,並不適合要背相機、水壺、雨傘和其他零碎家當,以及要把空間留給戰利品的背包客,同時我也想從其他較深度的面向來重新認識紐約,行前囫圇吞棗了幾本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的台籍紐約客所出版的書,最後決定帶值這本@紐約.Art. -- NY Live藝術現場上飛機。每天出門前很快地複習一下今天要去的區域,知道有哪些文化面的、生活面的訊息,在地圖上作記,只要帶地圖出門就OK了。
到紐約的第二天,魚桑一早就上班去了,我則是睡了回籠覺之後才出門。很幸運地剛到的前幾天天氣極好,雖然大部分的路樹都還是光凸凸的。
這回停留的時間還算夠,加上時差還沒調整過來,並不想像以前一樣,一面頭重腳輕(時差的生理反應),一面搶時間似地"走看"這個城市。說"走看"就是在用雙腳穿梭在這個繁忙的大都市,所有到過紐約玩的人、住過紐約的紐約客,在紐約走路、走很多路,應該是共同的記憶。我覺得在紐約走路和在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感受就是,即使摩天大樓林立(大家對電影裡的紐約印象),馬路上人車爭道(不要懷疑),行人走路的速度之快都會令人強烈感受到這是個不停在前進的都市(會隱隱擔心腳程稍慢就要被甩在後頭),但是只要抬頭往天空看,這種被追著跑的壓力好像會自動轉換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只要堅持,終會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姿態,巍巍地矗立在這個島上,就像這些大樓一樣吧。不過老實說,ㄍㄧㄥ久了會累,快步走也很容易腳酸,還好紐約的公園多,隨時要停下來喘口氣都沒問題。
順帶一提,圖中遠遠的是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1930年落成的她共有77層樓,是當時世界第一高樓(不過沒多久寶座就給帝國大廈拿走)。最顯眼的尖頂是以不銹鋼材質仿汽車散熱器護柵設計打造的,當夜幕低垂,她的美便不言而喻。(好啦,老公,我知道你回頭要唸我放這張照片沒有張力、和上下文沒有關係,但是這是我喜歡的大樓,你就別計較了。)
話說紐約的公園經常辦活動,尤其是每年夏天,在中央公園舉行的莎士比亞節,總讓公園熙熙攘攘、門庭若市。不過就算是沒舉辦活動,只要太陽露臉,紐約客們還是喜歡坐在公園裡曬曬太陽啦戴墨鏡看書報,或者看著人來人往,也被人來人往看.這張照片是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公園裡放了不少的桌椅,隨時可以坐下來歇歇腳。這個公園乍看沒什麼特殊,但是它的地底下可是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藏書室,至少存有三百萬冊之多喔,說它是紐約最有氣質的公園,應該不為過吧。
上面的桌椅沒有低消限制,不過對面這邊緊鄰著圖書館的桌椅,可是餐廳的露天座位唷~
公共圖書館的建築所散發出來的典雅內斂一直是我很喜歡她的原因,本應該拍張正面的大圖給大家瞧瞧,不過正門搭起了棚架正進行維修,所以作罷。(這次來紐約發現好多地方在維修,和以前的印象很不一樣。)
沒有圖書證沒關係,不是美國人也沒有關係,進圖書館沒有什麼限制.大廳服務台(Astor Hall)提供圖書館近期活動的小冊子(免費索取),甚至有免費的導覽行程(約1小時)呢。
不過自從九一一之後,安全警戒的層級全面提升,進入圖書館前都要排隊讓保全人員會檢查包包。
我很喜歡圖書館裡的燈,超有fu的啦。
有沒有!超美對不對!
就算大字沒認識幾個,繞著這麼美的圖書館逛一圈,氣質也不一樣囉。(妄想症發作Orz||)
1911年開放的圖書館已經一百歲了!她的建築設計是屬於二O年代由歐洲傳入的布雜學院風。所謂布雜學院風指的是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聞名的古典風格,顯現在建築上便特別強調對稱與秩序的美感,嗯,看起來真的挺適合當圖書館的設計對嗎。對了,主閱覽室 (Main Reading Room) 是全世界最大的閱覽室喔,"遼闊"得嚇人,會有頭暈的感覺,所以我比較喜歡其他分散各處、規模較小的閱覽室。
總之和台北的圖書館完全是兩樣的氣氛啊。閱覽室裡不允許攝影,所以無法讓大家一窺裡頭的樣貌,但我建議大家走進去看看,和我一樣英文不好看到英文書會想睡覺沒關係,光瞧那些很有古典風的書架和窄窄樓梯所連接的半閣樓式的藏書間就很值得。不過請記得,要把手機轉靜音喔。
嘿嘿,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滿庫的智慧帶不動,但到圖書館裡附設的禮品部買點小玩意總行唄。
公共圖書館共有八十多個分館,這篇介紹的是位於第五大道的總館(the Stephen A. Schwarzman Building),開放時間請按此參考。
Fifth Avenue at 4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18-2788
官網:http://www.nypl.org/
十多年前,自助旅行的書籍並不多,網路資訊也並不發達,所以上工前我總是帶著DK出版的旅行圖鑑。不過DK系列的導覽書實在有點重,並不適合要背相機、水壺、雨傘和其他零碎家當,以及要把空間留給戰利品的背包客,同時我也想從其他較深度的面向來重新認識紐約,行前囫圇吞棗了幾本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的台籍紐約客所出版的書,最後決定帶值這本@紐約.Art. -- NY Live藝術現場上飛機。每天出門前很快地複習一下今天要去的區域,知道有哪些文化面的、生活面的訊息,在地圖上作記,只要帶地圖出門就OK了。
到紐約的第二天,魚桑一早就上班去了,我則是睡了回籠覺之後才出門。很幸運地剛到的前幾天天氣極好,雖然大部分的路樹都還是光凸凸的。
這回停留的時間還算夠,加上時差還沒調整過來,並不想像以前一樣,一面頭重腳輕(時差的生理反應),一面搶時間似地"走看"這個城市。說"走看"就是在用雙腳穿梭在這個繁忙的大都市,所有到過紐約玩的人、住過紐約的紐約客,在紐約走路、走很多路,應該是共同的記憶。我覺得在紐約走路和在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感受就是,即使摩天大樓林立(大家對電影裡的紐約印象),馬路上人車爭道(不要懷疑),行人走路的速度之快都會令人強烈感受到這是個不停在前進的都市(會隱隱擔心腳程稍慢就要被甩在後頭),但是只要抬頭往天空看,這種被追著跑的壓力好像會自動轉換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只要堅持,終會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姿態,巍巍地矗立在這個島上,就像這些大樓一樣吧。不過老實說,ㄍㄧㄥ久了會累,快步走也很容易腳酸,還好紐約的公園多,隨時要停下來喘口氣都沒問題。
順帶一提,圖中遠遠的是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1930年落成的她共有77層樓,是當時世界第一高樓(不過沒多久寶座就給帝國大廈拿走)。最顯眼的尖頂是以不銹鋼材質仿汽車散熱器護柵設計打造的,當夜幕低垂,她的美便不言而喻。(好啦,老公,我知道你回頭要唸我放這張照片沒有張力、和上下文沒有關係,但是這是我喜歡的大樓,你就別計較了。)
話說紐約的公園經常辦活動,尤其是每年夏天,在中央公園舉行的莎士比亞節,總讓公園熙熙攘攘、門庭若市。不過就算是沒舉辦活動,只要太陽露臉,紐約客們還是喜歡坐在公園裡曬曬太陽啦戴墨鏡看書報,或者看著人來人往,也被人來人往看.這張照片是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公園裡放了不少的桌椅,隨時可以坐下來歇歇腳。這個公園乍看沒什麼特殊,但是它的地底下可是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藏書室,至少存有三百萬冊之多喔,說它是紐約最有氣質的公園,應該不為過吧。
上面的桌椅沒有低消限制,不過對面這邊緊鄰著圖書館的桌椅,可是餐廳的露天座位唷~
公共圖書館的建築所散發出來的典雅內斂一直是我很喜歡她的原因,本應該拍張正面的大圖給大家瞧瞧,不過正門搭起了棚架正進行維修,所以作罷。(這次來紐約發現好多地方在維修,和以前的印象很不一樣。)
沒有圖書證沒關係,不是美國人也沒有關係,進圖書館沒有什麼限制.大廳服務台(Astor Hall)提供圖書館近期活動的小冊子(免費索取),甚至有免費的導覽行程(約1小時)呢。
不過自從九一一之後,安全警戒的層級全面提升,進入圖書館前都要排隊讓保全人員會檢查包包。
我很喜歡圖書館裡的燈,超有fu的啦。
有沒有!超美對不對!
就算大字沒認識幾個,繞著這麼美的圖書館逛一圈,氣質也不一樣囉。(妄想症發作Orz||)
1911年開放的圖書館已經一百歲了!她的建築設計是屬於二O年代由歐洲傳入的布雜學院風。所謂布雜學院風指的是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聞名的古典風格,顯現在建築上便特別強調對稱與秩序的美感,嗯,看起來真的挺適合當圖書館的設計對嗎。對了,主閱覽室 (Main Reading Room) 是全世界最大的閱覽室喔,"遼闊"得嚇人,會有頭暈的感覺,所以我比較喜歡其他分散各處、規模較小的閱覽室。
總之和台北的圖書館完全是兩樣的氣氛啊。閱覽室裡不允許攝影,所以無法讓大家一窺裡頭的樣貌,但我建議大家走進去看看,和我一樣英文不好看到英文書會想睡覺沒關係,光瞧那些很有古典風的書架和窄窄樓梯所連接的半閣樓式的藏書間就很值得。不過請記得,要把手機轉靜音喔。
嘿嘿,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滿庫的智慧帶不動,但到圖書館裡附設的禮品部買點小玩意總行唄。
公共圖書館共有八十多個分館,這篇介紹的是位於第五大道的總館(the Stephen A. Schwarzman Building),開放時間請按此參考。
Fifth Avenue at 4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18-2788
官網:http://www.nypl.org/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