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炊飯加上台式調味=季節美味。
日本人很愛搞「地域限定」、「季節限定」,尤其是京都人,料理總特別推崇「旬の味」。今年春天和魚小姑又跑去京都玩耍,其中有一餐點了的旬之味的春筍炊飯,即把鮮筍與白米,以及其他配料與簡單調味一起放進小釜鍋裡煮成的什錦炊飯。由於現點現煮,吃到八分飽炊飯才上桌,老實說可惜了,因為炊飯的調味通常淡淡的,以免掩去食材本身的滋味,如果已經半飽,不容易品嚐出炊飯的好滋味。因此在家做這類炊飯,我通常不再準備其他菜色了,而且重口味的菜色更要避開。
炊飯在日本飲食中算是家常料理,除了有季節味的炊飯,最常見的應該就是「五目炊飯」(五目炊き込みご飯),基本的材料有肉類(雞肉居多)、菇類、牛蒡、豆皮與蒟蒻,調味上也很簡單,就是以日本人天天使用的醬油(純醬油或昆布/鰹魚醬油)與味醂為主。當然,材料與調味沒有嚴格限定,因此不但餐廳有各家擅長的版本,平常人家也多有「味自慢」(自傲美味)的炊飯。
時序來到秋季,菜場裡的芋頭、地瓜和馬鈴薯多了起來,即便這些都是一年四季能買到的蔬菜,但根莖類的,終歸要冷天裡產的才鬆軟好吃。除了一般芋頭,個頭小小猶如雞蛋的小芋頭(又稱芋艿、毛芋、里芋……)也悄悄擠進攤頭一角,不認輸地等待識貨人把它帶回家。這種小芋頭削皮後,芋色乳白,有點黏度,與肉類紅燒或做成江浙館子裡常見的盆頭菜「蔥燒芋艿」最好。再省事,帶皮刷淨了蒸透,或蘸白糖、或蘸蒜蓉醬油,當小零嘴吃也是好的。
這次用它來做日式炊飯,加上雞腿肉、櫻花蝦、炸豆皮與菇類,林林總總湊了五六種配料,兼顧營養與色香味的要求。懶得做梅花餐或想吃低油脂、無油煙卻有滋有味的料理,這鍋炊飯再適合不過了,不但管飽,也管好吃。
為提香,我在炊飯第一次蒸好的時候拌入油蔥酥與蔥花,回燜十分鐘,讓炊飯多幾許香氣與台味(油蔥酥做法請按此),改用蒜酥也很棒,如果都不愛,就直接跳過亦無妨。
材料(4人份)
白米(糙米亦可)2.5米杯左右(依食量)
雞腿肉(去骨)200g
小芋頭150g(用一般芋頭亦可)
櫻花蝦10g
乾香菇10g
磨菇(可換成其他菇類)50g
炸豆皮15g
青蔥1根約15g
油蔥酥1大匙
醃料
醬油2小匙
米酒1小匙
白胡椒少許
調味
鹽巴1/3小匙
醬油1大匙
味醂1小匙
做法
1. 處理菜料:雞肉切小丁,放醃料抓勻,醃上(天熱時請收冷藏)。乾香菇放清水裡泡發,洗淨切去蕈柄後,將菇切成細絲。磨菇洗淨後切薄片,櫻花蝦洗淨後大致切碎,炸豆皮略為沖洗,切絲。小芋頭削皮後洗淨,先切片再切絲。
2. 洗米:將米淘洗三四次,瀝去水分後,倒入與米等比的清水,再加入調味料,混合均勻。
3. 在白米上依序放入雞肉丁、櫻花蝦末、泡發的乾香菇絲、磨菇片、芋頭絲與豆皮絲,注意:此時避免翻動,米粒才不會混進菜料中,可能造成沒蒸透、米心夾生的情況。
4. 把整鍋炊飯小心放入電子鍋(雜炊模式)或電鍋(外鍋放1.5杯水)蒸透,加入油蔥酥與切細的蔥花拌勻,重新放入蒸鍋裡燜上(保溫功能)10分鐘即可。
雖然料理過程中沒有爆香也沒有添加油品,僅靠雞腿肉一丁點的脂肪獨撐大局,但絕不寡淡,請務必試試。
撒上海苔粉(青粉)或用海苔片包著有肉有菜的炊飯吃,更添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