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私地希望爸爸不會像他們一樣......坐 輪 椅;不會像他們一樣......瘦。


第一次走進腫瘤科門診,像進了菜市場似的人擠人。簡直不敢相信居然有這麼多人「生病」了。原來衛生署每年公告的統計數字和排名,並非唬人。


儘管門庭若市,絕大部份的人都很安靜、不發一語;只是每隔幾秒就瞄一眼液晶螢幕上的叫號數。這裡帶口罩的人數應該比耳鼻喉科的病患多。仔細觀察候診的人,幾乎都由家人陪同前來,有的甚至連親戚都到了。這或許是腫瘤科的門診總是顯得格外擁擠的原因吧,畢竟一個家庭裡只要有一位成員不幸罹癌,全家人的生活,絕對都要受到影響的。


我明白,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生活從此開始要有大改變了。而第一個改變就是:習慣等待。


等待也是後來的一年裡我們全家最擅長的事:


若當天只花上一兩個鐘頭候診,就能進去門診5分鐘;化療室也等不到一小時就排到空位進行約兩小時的療程,我們都會覺得:哇!今天運氣不錯,沒等很久。通常早上八點半出門,下午三點半左右進家門是常態。


在急診處等住院也是免不了的經驗。能在三天內等到病床是值得感謝的事。畢竟在急診室裡只能進行檢查與症狀緩解,並不能給予病人最直接的醫治。但是,沒床就是沒床,市井小民能做的就是等。


這是某週六下午沒有門診、難得的淨空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維多利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